第一方阵“千年傩舞”
南丰有傩,始于汉初,2000年来傩风不绝。现存傩班116个,不同类型的面具120多枚、节目120多个,傩舞艺人2000多名,傩舞遍布180多个村庄,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舞)”。“南丰跳傩”以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原生态特征突出、文化内涵丰富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丰傩班先后数十次受邀参加国内外民间艺术调演及文化交流活动。
该方阵主要由本县11个乡镇32个傩班515名傩舞艺人组成,是南丰傩舞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三溪石邮傩班和白舍甘坊傩班,充分体现了南丰傩古老稚拙、粗扩豪放的原生态特征,让人们感受到南丰傩的粗犷美、野性美和人类本体精神的张力,体验其所蕴涵的远古汉民族的文化特色。
这一方阵所包含的妆迎又称装台阁、扮故事。旧时迎神赛会,由孩童扮演神话故事,伴以鼓乐,由众人扛抬游行。时至今日,妆迎活动的宗教色彩已大大减弱,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民俗活动。
第二方阵“甜美桔乡”
南丰是著名的“中国蜜桔之乡”,南丰蜜桔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已。由于其味甜如蜜,具有高糖低酸,香气浓郁,皮薄核少,汁多无渣等特色,被斯大林誉为“桔中之一”,温家宝总理说南丰蜜桔是“金牌”。南丰因桔而甜,因桔而美,几十万亩蜜桔将南丰县打造成“满目青山常碧绿,寒来暑往两相宜”的旅游胜地和天然的巨大“氧吧”,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尝桔,冬观傩”的独特风景。“甜美桔乡”方阵主要由147个桔农、蜜桔姑娘及大型蜜桔彩车组成。蜜桔仙子翩翩起舞,丰收的桔农一路欢笑,金秋的阳光、金黄的蜜桔、金色的笑脸,幻化出一种天上人间梦幻而真实的美,体现了“中国最甜最美的桔乡”秀丽甜美、清新质朴的鲜明特质。南丰也因桔而富,县委、县政府为做大做强这一产业,抓品质、树品牌,培植龙头企业,畅通销售渠道,获得了南丰蜜桔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高,蜜桔产业成为南丰县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南丰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甜蜜”事业。
第三方阵“历史传承”
南丰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之邦,名人文化、红色文化、蜜桔文化、宗教文化等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唐宋八大家”曾巩光照千古,康都会议旧址激励后人,奇山秀水令人神往,传统技艺不断创新……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字子固),是北宋中朝南丰人,曾子后裔。其文古雅平正,长于说理,上承司马迁和韩愈,近师欧阳修,立言于欧阳修与王安石之间,世人把他和欧阳修并称“欧曾”。曾巩身上所体现的高风亮节的人格修养及载誉文坛的文学成就成为后人永世追随的崇高典范。
在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南丰泥炉制作工艺榜上有名。南丰泥炉品种繁多,造型大方,工艺精巧,为江西省著名传统陶器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工艺虽然逐渐淡化了其使用价值,但南丰人民在艺术上臻于创新的精神却代代相传,这正是:泥炉薪火传万代,艺术精神昭后人!
第四方阵“异彩纷呈”
南丰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异彩纷呈。此次民间艺术踩街表演集中了南丰县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成果,共12个项目,演出人员314人,充分展现了南丰的民俗风情。
南丰香钹是最早流行于南丰农村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来源于“军山进香”的“谒仙”活动。香钹由黄铜铸造,直径3市寸,有平击、平侧击、平边击等多种敲击方法,融唱、念、白、表、板于一体,适用于表现赞美、颂扬、喜庆、欢快的情绪。
划龙船是南丰的一项传统风俗。每年的端千节,南丰沿盱江一带都要举行龙舟竞渡活动。船头船尾分别为木雕龙头龙尾状,1人把舵称“艄公”,2人敲锣擂鼓,16-20人口唱《龙船调》,按节奏划浆。南丰《龙船调》高亢开阔,雄壮有力,别具特色。
南丰道情又称“话文”、“渔鼓”,始于明代以前,最初是盲人乞讨、算命的一种谋生手段,到清康熙年间才说唱连本故事。演唱者左手持鼓筒,右手执筒板,“二响”伴奏,借以增添气氛、丰富感情。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被赋予新的内容。
踩高跷、镰枪等民间艺术,主要产生于我国北方地区,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各地区人民的不断迁徙和融合,逐渐被本土化了的民间艺术形式。此次踩街活动,南丰文艺工作者通过借鉴、吸收和融合,将外来的民间艺术形式很好地与本土文化资源相结合,体现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第五方阵“奇花异葩”
为给群众打造一场丰富的民间艺术“盛宴”,踩街活动特邀请了国内著名民间艺术团体参与表演,如佛山舞狮、川剧变脸、乐安傩舞、于者唢呐等。这些艺术表演技艺高超,令人吧为观止,是我国不可多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狮子有“北狮”和“南狮”之分。佛山舞狮属“南狮”范畴,讲究桥马,善于抽象传神。造型套路甚多,酣睡、出洞、起势等无不神似。舞狮高潮在“采青”。人们把象征“松柏常青、身壮力健”的“青叶彩礼”高高挂起或放置于盛盘之中,“狮子”从探青、惊情、食青、吐青按套路表演,舞狮者必须顺利地一次采到“青”,并交“青”食下,然后再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通过这种欢快的舞狮表演,充分表达了南丰人民丰收蜜桔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手法。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深刻哲理。
乐安东湖“滚傩神”已有近千年历史,被当地作为驱邪纳福、保境安民的一种仪式传承延续至今。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所戴面具的上额下嘴两个断片组合而成,有猪嘴、鸡嘴、鹅王等18面。特殊的面具造型赋予乐安傩舞别样的神采,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抚州傩文化的多姿多彩,和“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谷”的地域文化特点。
于者唢呐是一种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管弦乐器,吸取了赣南采茶戏“灯腔”、“茶腔”音乐的内涵与特色,是客家八音最主要的乐器。历史悠久,曲牌繁多,在民间有着深最的基础。以齐奏、对吹、吹打并重,能长能短,可坐可行,十分轻便灵活。此次我们看到的是齐奏表演(即大合奏),这种激越而气势磅礴的演奏,体现出恢弘的气势和震憾人心的力量,为南丰人民开拓进取、赶超发展的加油鼓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