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创新农村矛盾调解模式化解纠纷纪实
近年来,南丰县坚持以和谐平安细胞创建工程为载体,结合“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整合民间资源,集中“草根”力量,创新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模式,建立了“和事厅”议事、“和事佬”处事的矛盾调解新机制,以灵活多变的调解方式,及时妥善地处理村民家庭及邻里之间的各种“摩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和事厅”议事模式起始于该县琴城镇茅店村大窠村小组,“和事厅”成员由威望较高、人缘较好的老干部、退休教师、致富能人组成,被村+民尊称为“和事佬”。他们既熟悉村情,又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民事调解能力,能够较好地为村民化解纠纷。自该村“和事厅”成立以来,“和事佬”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和解率达98%,深受村民的好评。目前,该种模式在南丰县已成“燎原”之势,基本实现了“家庭纠纷不出户、邻里矛盾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目标,为维护农村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赡养纠纷、遗产争夺、夫妻矛盾、婆媳冷战、子女教育、家庭暴力等,任何一件都是难断的家务事,“和事佬”们却知难而进,利用对邻里关系、家庭情况熟悉的优势,第一时间对邻里纠纷、家庭不和等矛盾进行调解处理,力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每个家庭乃至整个村组成为一个“亲情大家庭”。莱溪乡黄家村的黄某嗜酒好赌,经常殴妻骂子,家人多次劝说,都无济于事。村里的“和事佬”们闻知,立即集中起来,把黄某“请”到“和事厅”,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随着农民群众对村级事务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知情意识的不断增强,村务、财务管理备受村关注。“和事佬”们积极参与村务、财物监督和公共事务管理,主动成为群众事务的代办员、村情民意的联络员、创业致富的信息员、精神文明的操作员,将政府服务向基层延伸,将村情民意向上级反映,将致富信息向村组传递,将精神文明向家庭传播。琴城镇石子山村要修水泥路,可路线走向引起部分村民不满,致使施工难以进行。“和事佬”们便分头到村民家中做工作,帮助村干部出谋划策,提出解决方案。如今,水泥路已通车,村民们也心服气顺。
随着城乡二元格局逐渐被打破,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期待了解和掌握党和政府更多的强农惠农政策。为满足村民的需求,“和事佬”们把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人生阅历、处事经验与村民分享,有针对性地抓住群众关心的有关土地征用、计划生育、农业补贴、家电下乡等热点问题进行宣传,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主题,不断把“适销对路”的文化、科技、安全知识送到村民手中。莱溪乡东方村村民为自己的投资方向发愁,村里的“和事佬”立即出来给村民出谋划策,并耐心做好法律政策解释工作,最后确定投资食用菌生产。 (刘生根)
|